Practitioners I
Practitioners > 写在《PRACTITIONERS》之前 > 鸿山寺 >
纪亚赞:
在人生里,一切人和事,本来并无不同,而从每个人都具有佛性的认识上我们也可以悟到,其实,我们每个人每天吃饭、睡觉、工作、学习等所做的任何事,都离不开我们本身具有的佛性。佛性就是隐藏在自己身上的宝藏,而我们却习惯于到处忙着奔波一味地追求外在虚有的宝藏,结果无法得到。可见,学佛要多向内心求索,真正智慧的宝藏都在自己身上。由此,自己也体悟到,佛法就在世间,人生处处是修行。
范水华:
我深深认识到佛教不是迷信、也不是宗教,佛教是教育,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,是大智大觉的教育,只有清净自己,才能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,才能找到生命的归宿。
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”。所以,工作上要尽职尽责,与人为善,广结善缘;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公婆,善待每个人,做好自己的角色。
梁佩英:
做人的道理虽然佛经教导了我们很多,高僧大德善知识也苦口婆心劝导我们,听的时候也听进去,可现实生活中发现难以做到,为什么难以做到?通过学习我明白了,就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,这个分别心的来源是我执,这个我执时刻跟随我的每个起心动念,我们该时刻观照自己的心念,放下痴慢心。
学佛的目的是以智慧和慈悲来自利利他,以及一切法不离自心,修行就是要把自己那颗散乱的心,分别的心止息下来,慢慢的我们本具的慈悲心、清净心、菩提心才会显发。
陈丽满:
佛陀教育我们不能贪、嗔、痴,要有戒、定、慧。末学认为修行就是修正往昔错误,断恶从善,发菩提心,慈悲心。做到身口意清净。在生活中要有感恩的心,播下善的种子。要有惭愧的心,时时反省自己。要放下,不执着,就能摆脱业障。要有空性,不做金钱的奴隶,要做金钱的主人,不做情感的奴隶,要做情感的主人。世事无常,原谅对不起我们的人,只记他人好,用包容的心无分别心对待众生。
朱桂芳:
佛法就是活法,家庭责任、社会责任、职业责任要勇敢承担。四念处:观身不净,观受是苦,观心无常,观法无我。
石云:
学佛让我意识到,要修心,放下浮躁。修心,就是要去除执着,去除分别,观照本性,唯心为本。 我明白了学佛的道理就是尽己之力,竭己之心,修行尽分。佛法不离世间,把我们学到的佛法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心怀感恩面对一切。学佛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。
黄雅瑜:
我们应行最基础的孝道,完成基本的家庭担当和社会担当。当我们在担当家庭角色、社会角色,“宁愿不成就,不可行邪道” ,这才是一种正确而豁达的处事方式。
蒋伟娜:
法师说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何谓四重恩,只有明白其中内涵,才能更好引导自己,帮助别人。
徐满满:
我们都知道,心字前面加上修饰的词,就变成不同的心。人们常说,善 恶 一念间。佛经如是说,一切万法,唯心所造。所以我认为,修行不在外表与事实相符,而是要开发自己本性内在的般若智慧,远离分别执着,这样才谈得上修行。
杨曼琼:
以一颗清净心积极做事,善良做人。佛教中有句话 “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” 在我们可以把握的事里尽力而为,至于结果如何?顺其自然而不一味强求。佛法讲缘、平常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。有一颗随缘心,您会更洒脱;有一颗平常心,您会更从容;有一颗不贪心,您会更快乐。广种福田,广结善缘,一切功德不可思议。积德虽无人见,行善自有天知。
Location: Amoy, China
Team: Noe Factory, Hongshan Temple
Photograph: Eason Zeng (曾琦珣)
Redraw: Eason Zeng (曾琦珣)